1.教学内容
篮球一对一运球和转身技术
2.教学目标
知识与技能目标:学习提高篮球运球技术,学习一对一运球和转身技术。
过程与方法目标:通过小组练习和比赛,掌握篮球转身和运球技术。
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:通过实际动手练习和参加篮球比赛,提高与同伴交往的能力,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
三、教学重点与难点
教学重点:正确的篮球运动姿势
教学难点:在被防守的时候如何运用正确的带球和转身技术逃脱。
4.教学过程
(一)开场部分(2分钟)
1. 召集团队
2. 师生相互问候并清点人数
3. 检查你的衣服
4. 宣布本课程的内容和目标
5.安排实习生
教学组织:学生排成三排篮球明星教案,老师发号施令,学生集体练习
要求:动作快、整洁
(二)准备(6分钟)
1.热身游戏-四人拥抱
教学组织:组织学生围成一个大圈,听老师讲解游戏规则和方法。四人拥抱:学生慢跑成一圈,当老师喊停时,四人迅速拥抱在一起。如果正好有四个人拥抱在一起,就算合格。如果多于或少于四个人拥抱在一起,都算违规。违规者男生做5个俯卧撑,女生做10个深蹲。
要求: (1)学生们站成一排,听老师讲解游戏规则;
(2)讲解完毕,迅速进行游戏;
(3)学生必须遵守游戏规则,注意安藤
2. 特别准备活动
组织:学生排成三排,前面间隔1米,左右各间隔1.5米。
头部运动(4×8节拍) 肩部绕圈(4×8节拍)
扩胸运动(4×8次) 腹部及背部运动(4×8次)
弓步腿举(4×8次) 腕关节及踝关节练习(4×8次)
肘关节练习(4×8次)
要求:动作整齐、规范、有力。
(三)基础部分(32分钟)
步骤 1:图像导入
1、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篮球明星大幅海报,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偶像是谁,为什么喜欢他们,他们篮球打得怎么样。
2.学生模仿自己的偶像,做出篮球明星海报上的姿势。
组织教学方法及教学要求:
组织方式:学生先围成紧密的圈,谈论自己的偶像,然后围成松散的圈篮球明星教案,模仿自己偶像的姿势。
要求:1.学生积极发言,分享自己的喜好
2、当一个学生在模仿自己偶像的姿势时,其他学生要认真观察,并说出他在模仿什么姿势,以及在比赛中能带来什么好处。
第二节:学生谈论自己的篮球技巧和防守技术
1.学生结合书中内容以及平时打篮球的经验,谈谈对运球的经验和建议。
2.让学生在预览本书之后,自己尝试书中提到的运球技巧篮球明星教案,让学生对转身运球有一个初步的经验。
3、教师根据学生自模练习进行点评,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,并进行规范示范,引导学生融入课堂。
组织教学方法及学习要求:
组织方式:学生站成一个正方形,先走到圆圈中心示范动作,老师纠正学生动作,示范正确的动作,一步步讲解,学生总结错误,纠正错误,做出正确的动作。
要求:1.学生积极参与、发言。
2、认真听老师对动作的讲解,仔细观察,理解,标准地做。
第三节:新的运球和防守技巧
1.学习一对一运球和转身技巧
这是篮球合法打法的基本方法,当篮球运动员被阻挡时,可以转身改变运球方向进行防守。
技术要点:带球转身时,重心要迅速转移,脚用力发力着地,注意改变带球节奏,准确按球部位,手、脚、身体动作要协调。
组织教学和学习方法:
组织方式:学生围成四边小圆圈,老师站在圆圈中央进行示范讲解,讲解完毕后,请学生上台展示动作。
学习要求:认真听讲,积极配合老师。
第四节:教学比赛-转身运球接力赛
教学组织:将全班15名学生分成两队,人数相等,男女比例适当。每列为一组。选出一名学生作为队长,另一名学生作为裁判。每队每次派一人参加比赛。每轮比赛可自由选择选手参加,但不能重复比赛。学生运球转身,避开7个障碍物。到达下一根杆子时,由另一名学生接替。如此反复7次。比赛结束,最先完成的队伍获胜。
要求:1.各运动项目学生必须积极参与
2.注意安藤,动作要准确、规范
3. 带球需要避开障碍物。需要避开七个障碍物才能有效。接力过程中球不能被打断,必须直接传给下一个球员。
比赛结束,由裁判长宣读比赛成绩,宣布比赛成绩,表彰获奖队伍,颁发奖品。
第五节:师生讨论,学生展示。回顾本堂教学内容
1、鼓励学生主动示范本课所学的篮球转身运球动作,教师应对其示范给予鼓励和肯定,对学生不正确的动作给予指导,确保学生所学动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。
2、组织学生讨论所学内容,若仍有疑惑,可请其他同学帮忙解答、示范动作,然后教师将学生疑问汇总,集体讲解、动作示范。师生共同复习、总结一对一篮球运球转身技术要领——运球转身时,重心要快速转移,脚蹬地用力,注意变换运球节奏,运球部位要准确,手、脚、身体动作要协调。
组织与要求:学生围成一个圈,积极思考,踊跃发言。
(四)结束(5分钟)
1、下肢放松练习;
2.集体评审;
3. 布置家庭作业
4. 安排学生归还设备
5.老师、同学们,再见。
五、场地及设备
15 个篮球、2 个篮球场、14 根柱子和 8 张篮球海报。
6. 预期强度
平均心率为120~140次/分,运动密度为35%~40%。
7. 教学反思